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溥任(图片来自网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刚过没几天,2015年4月10日下午3时,已近“白寿”之年的溥任,因病在京城一座旧宅院悄然病逝,享年97岁。 对于世人来说,在社会活动中罕见露面的皇弟溥任,多少有一种神秘感。伴随末代皇弟溥任(又名金友之)的病逝,这位末代皇帝溥仪的四弟,以溥仪兄弟四人中硕果仅存的历史人物身份——换言之,为爱新觉罗宗谱明确记载的末代皇族的醇亲王载沣这一...
在上海文史馆中,有两位女馆员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是向上海博物馆捐献国宝级青铜重器大克鼎、大盂鼎的潘达于已广为人知外,另一位叫叶崇德的人们就不太熟悉了。在上海文史馆六十春秋中,有一大批馆员为祖国文博事业慷慨捐献了文物、碑帖、典籍和历史照片等。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望叶崇德叶老,见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她外祖父赵之谦的画作照片,上面画着一只只鲜艳硕大的桃子,画右下角还有她叔叔叶恭绰的一段题跋。叶老...
八旬老人捐献40件红军文物 将在今年建成的陆瑞光纪念馆展出 78年前,镇宁自治县江龙镇的周文斋老人(已故)与红军结下了一段“红缘”,当时,红军将士还赠送了周先生一些物品和银元。前不久,这批文物被老人的儿子周元志先生捐献给了镇宁自治县即将修建的陆瑞光纪念馆。 组织学生迎红军 昨天,记者在镇宁自治县文管所见到了这批红军长征时期的文物。 这批文物共有40件,分别是:铜质...
32岁的林黎明喜欢收藏抗战物品,其中有日本侵略石家庄时的刺刀、军服等。在抗战胜利67周年之际,他想把部分藏品捐给博物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林先生展示他收藏的侵华日军使用的刺刀和军服。本报首席记者李青摄 昨日10时许,林黎明来到本报编辑部展示了他的两件藏品,一把日本侵华士兵使用过的刺刀,一件日军军服。记者看到,刺刀和木质刀鞘都很完整,刺刀虽已锈迹斑斑,但刀刃仍散发着寒光。仔细看,刀背上还有...
澳洲综合矿业开采商力拓决定将其开采出的最大的粉色钻石捐献给澳大利亚一家博物馆。该钻石名为“Argyle Pink Jubilee”,原石重12.76克拉,目前经打磨后为8克拉。该钻石原估价1200万美金。 力拓钻石部门2011年亏损约7600万美金,据称主要原因在于基础建设投资上升。不久之前,力拓曾声称正考虑退出钻石业务。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
图为捐赠展品。 3月23日,在省博举行的《王效大捐献文物展》开幕式上,83岁的老兵王效大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王效大,1929年出生,1947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曾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1949年8月,王效大开始收藏第一件纪念品,如今已走过了60多年的收藏之路。 2011年12月9日,王效大看到本报刊登的《八旬老战士邢子臣捐献19件抗美援朝珍贵文物》的报道,深受触动。...
2009年11月12日是河北省石家庄解放62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省会红色收藏爱好者王律先生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刊登有“石家庄解放战果辉煌”报道的《冀中导报》捐赠给石家庄市博物馆,这张报纸距今已经有62年的历史。 王律捐赠的《冀中导报》是从石家庄市博物馆举办的“王律红色报刊收藏展”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此次展览共展出藏家多年来收藏的...
国宝还是赝品?旨在为汶川大地震灾区重建筹款的“国宝献汶川”文物捐赠活动已处于始料未及的尴尬中。有评论指出,部分收藏者希望借此次活动将赝品“洗白”,从而让自己的其他藏品迅速升值—— 2009年4月,四川省收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伍义江最终决定,将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珐琅彩“花薰冠架”捐给汶川灾区。经北京多名专家鉴定,这件文物的拍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